大順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推翻了延續二百七十多年明王朝,在北京僅四十幾天轉瞬即逝,但身后留下了許多不解之謎,特別是其死因經過幾個世紀的爭論,仍然眾說紛紜,似是而非。其原因主要是李自成死時正處在一個戰火紛飛,大順軍被清軍打的西奔南撞,潰不成軍的非常時期,再加官修明史及一些史籍所記載的李自成的死因不足以取信于人。所以導致李自成的死因撲朔迷離,錯綜復雜。流傳最為廣泛的當數《明史?李自成傳》記載:順治二年九月,李自成兵敗撤退至湖北通城縣九宮山,“自率二十騎,略食山中,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縊死?!逼浯钨M密《荒書》記載:自成親隨十八騎,敗退至通山九宮山被山民打敗,“山民陳九伯與自成手搏……其甥金姓以鏟殺自成?!标P于李自成的死因傳說有十幾種,但不外乎以上兩種說法并存,只是地名略有變化。當然這兩種說法也不是憑空臆造,均原至于清順治二年,靖遠大將軍和碩親王阿濟格等疏報﹝內容與明史如同一轍﹞、南明總督湖廣等五省軍務何騰蛟的奏報:“闖逆以二十八騎登九宮山,為窺伺計,不意伏兵四起,截殺于亂刃之下?!?/span>阿濟格、何騰蛟雖然各事其主,但他們的共同之處,皆以“尸朽難辨”搪塞各自的主子。封建社會皇權至上,但對一個驚天大案,不管是清順治或者南明隆武帝不難看出阿濟格、何騰蛟的疏奏中的破綻。如果李自成確實死于九宮山,根據陜北人的習俗,人死也要先期土葬,待妻子死后再同穴合葬,才算入土為安。李自成當時敗軍也有十多萬人,身邊不乏有眾多陜北人,按何騰蛟疏報隨李自成二十騎皆死,逃回的有“偽參將張雙喜、隨從劉伴當?!?/span>①說明其部下馬上就可殺到,完全可以從容處理自成死骸,當然是秘而不宣,何其“尸朽難辨”?顯然,何騰蛟、阿濟格的奏報自相抵牾。從時間上也是漏洞百出,阿濟格、明史皆稱李自成九月死于九宮山,而大順軍因李自成死后,指揮出現混亂,“六七月間高夫人、郝搖旗等同南明何騰蛟達成合營協議”八月間“李過、高一功等三十余萬就撫于湖南巡撫堵胤錫”聯合抗清。說明此時李自成已逝,否則做出這個抉擇非李自成莫屬。所以從時間上無法印證自殺者或鄉人所殺者就是李自成。自成雖出身草澤,在農民起義軍處于最低谷時,其他首領包括張獻忠、羅汝才等重量級人物紛紛投降明軍,而自成僅以十多騎隱匿深山,獨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堅持到最后,反敗為勝。彼時雖敗還有十幾二十萬人馬,再自縊,似乎與理不通,很難說服于人。為此南明右副都御史郭維經就提出質疑“李自成五月死九宮山是傳言?!?/span>隆武皇帝也“疑自成死未實”,所以何騰蛟才有二次“闖逆伏誅疏”。因其再無實證可舉,只能以“尸朽難辨”忽悠隆武。南明政權當時搖搖欲墜,朝不保夕,也無力咎責??墒琼樦蔚膽B度就截然不同,初,執政王多爾袞發現先奏“自縊”,又奏“尸朽難辨”均有異,阿濟格不得已而為之,二次疏報“俟就彼再行查訪”。說明阿濟格關于自成的死因也不能自圓其說。阿濟格班師回朝,“睿親王多爾袞責,自成未死時,先以死聞,遣人數其罪。又在午門張蓋坐,召而斥之?!?/span>故將阿濟格降為郡王。至乾隆時,多爾袞、多鐸等諸王均復原爵,并配享太廟。唯獨阿濟格除未能享受這一至高無上的榮譽,乾隆還評價“阿濟格秉心不純,往追流賊,謊報已死……雖前有微功,究不足以抵其罪,黜爵實由自取?!闭f明清廷一直不認可阿濟格、何騰蛟的奏報。通山《陳氏族譜》記載:順治元年甲申,“剿闖賊李延于牛跡嶺下,獻賊首、珠盔、龍袍于本省軍門?!薄锻ㄉ娇h志》記載:“順治二年,賊敗竄通山,六都人陳九伯集眾殺賊首于小源口?!睋计鹪搓儽钡霓r民起義軍首領并無李延其人,李自成也無此別稱,包括自成族人皆無此輩名。而實際情況是順治元年大順軍還轉戰在陜西,此時李自成不可能至通山縣。如果通山志與陳氏族譜記載的是同一個人,況陳氏知道所殺者名姓,應該是當地占山為王或者流竄的土賊,當然也不排除大順留守湖廣制將軍白旺部下或明軍的逃卒。如果確有獻賊首、珠盔、龍袍于本省軍門,何其有何騰蛟“道阻音絕,無復得其首級報驗”、阿濟格“俟就彼再行查訪”的二次奏報。所以《陳氏族譜》所載剿殺李延者與李自成風馬牛不相及。殺死李延的陳九百因功封“德安府經略”,完全是官府移花接木于該陳而導演的一場“羅生門”鬧劇。如果李延就是李自成,大順軍余部有十多萬人,在湖廣、四川、云貴活動近二十多年,陳九伯不要說做官,就是有十個腦袋也保不住。當然關于李自成被通城地方團練殺死的版本還有農民姜大眼的傳聞;《南明野史》為鄉寨民王氏兄弟擊殺死;《流寇長編》為村民方賽神以錘首而死等說法多異,各執一詞,使李自成之死霧里看花,更加神秘莫測。同治六年﹝1867﹞《通城縣志》載:李自成被地主武裝殺害后,“其侄李過勒兵奪其尸,結草為首,以袞冕葬于羅公山下,攻滅一村而去?!?/span>其內容與《流寇志》所記李自成死于黔陽﹝原屬懷化市現已撤銷﹞一字不差﹝詳見《流寇志》卷十四﹞。所不同的是殺自成者及地名有別?!读骺苤尽返淖髡吲韺O貽生于明萬歷四十三年﹝1606﹞,卒于康熙十二年﹝1673﹞,其成書時間就按其去世時間康熙十二年計,比同治《通城縣志》早一百九十三年。通過兩個版本內容及時差對比,不排除后者抄襲克隆。巧合通山、通城皆有九宮山地名,阿濟格、何騰蛟奏報中并未言明九宮山在那個縣,為此兩個縣為李自成死九宮山爭得不可開交,奇葩的是兩縣均建有李自成墓,新中國成立后,郭沫若、時任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為通城李自成墓碑題詞,后來有人質疑李自成犧牲的地名有誤,郭沫若又專門聲明題詞無效,可謂沸沸揚揚終無定論。其實大可不必為此而口舌之爭,根據種種跡象,李自成極有可能是病死的,當然不是口不擇言,憑空而論,讓塵封的歷史揭開不為人知李自成病死的秘密。
既然提出李自成有別于史記的不同死因,只能用證據說話,所以就要聊一聊李自成的身體健康問題。崇禎十年﹝1637﹞十月,李自成率農軍從陜西寧強入川,攻破三十多個州縣,殺總兵侯良柱、吳鳴鳳,四川巡撫王維章因失責而論斬,引起朝野大震。不得已朝廷調能打善戰的秦軍入川。秦軍首先斷自成的糧道,農軍兵饑馬乏,副總兵賀人龍以弱卒誘自成軍至梓潼,秦軍伏兵四起,自成軍死傷千余,逃洮岷、西番,不得已遣散老弱婦女以百騎復潛終南山。官軍圍山,自成與田建秀、谷英、張能等十七人,碎布衣為繩,墜崖而逃,入楚投奔張獻忠。張恕不接待,至竹溪張獻忠準備謀殺自成,自成獨乘騾馳百里,走商洛,至淅川老回回營“臥疾半年余”。此為自成有病記載為始,估計不是一般感冒風寒,否則不可能久病不起。姚雪垠撰《李自成》一書也曾記載李自成在商洛山中重病在身,大約就是泛指上述病因。
崇禎十六年﹝1643﹞夏,李自成問鼎中原,在襄陽建立政權,張獻忠也不甘示弱,在武昌成立六政府。明廷在中原、湖廣喪失了大部分州縣。南京、安慶、廬州、鳳陽等地雖為明軍控制,但也是以戈為枕,整日惶恐不安。有人獻策于鳳陽總督有好消息,李闖不戰自可滅,“賊病將死也,辛巳左目中鏃,飲于顱,不可動,今春化為腐窟,膿血浸淫不止,贏瘠如柴,年逾三旬,形如老朽,度其死期不過朞﹝一周年﹞年,老賊一死,其眾星散,此可滅者也?!?/span>荒唐,把自己的職責與所轄范圍的安危壓在李自成的身體健康上。雖然是貶義的記載,但可知李自成崇禎十四年﹝1641﹞第一次圍開封,二月十七日,親臨開封城下,被明軍守備陳德意﹝也有記載為陳永福﹞射中左目,傷及二寸,箭傷雖不致命,但當時的醫療條件,除左眼失明,很可能有感染的跡象,其后遺癥是否可危及性命也難以預料。乃至后來病情發展和加重不排除與此箭傷有關。
李自成起事后,回其家鄉米脂縣兩次,一次是戰略需要,崇禎九年轉戰陜北,回米贈銀八百資助修葺文廟;另一次是崇禎十六年十二月,回米祭祖,兩次均未遭擾百姓和入城。而自成回米恢復祖墳、祭祖、處理懲辦毀其祖墳的首惡以及所需糧草等若干事務,米脂城內推選與自成有“姻黨關系”管理米脂城防的馮云潭﹝名啟龍﹞負責聯系解決?!恶T氏家譜》載有馮云潭當時駐自成營中,通過《軍中書札》聯系城中“速請醫生二人來營,有所診視,畢、惠兩君擇其一可也?!?/span>自成當年曾在米脂銀川驛供職,故對城內中醫世家有所了解,故有畢、惠二醫生任一均可的旨意。根據馮云潭的口氣,貌似自成病的不輕。當年造反其族親恐為連累,隱姓埋名,潛匿各處,如今衣錦還鄉,原準備“訪求宗人,贈金、賜爵?!?/span>結果未能指揮攻取九邊重鎮榆林,因病草草祭祖后就返省城,說明其身體狀況很差。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進京,崇禎自縊于煤山,大順官員四月一日始勸進自成早日登極。新帝登極禮儀隆重而繁多,為此“選民間嗓門大二十人充鴻臚寺官﹝掌朝會議節之事﹞,所著朱袍皆從戲班借?!?/span>為登極時傳唱禮儀用,并有專人負責“更定丈順匯典,鴻臚寺官演習登極禮儀?!?/span>應該說萬事俱備只欠擇日登極。據崇禎時曾任左諭德﹝掌管贊諭規諫太子﹞楊士聰日記《甲申核真略》載:“選定四月初六日即位,至初三日又改即位之期于初八日,至初六日又改即位之期于十二日,至十一日又更期即位之期于十五日,因東面戰事急故更改,十二日又更期為十七日,因向東進兵之期已定,因屢改屢易,故以此為由,欺騙愚弄天下人耳目?!敝敝链箜樮姳鴶∫黄?,退出北京的前一天,草草宣布登極儀式。李自成一布衣,歷盡艱辛,前仆后繼推翻了明王朝,對華夏乃至全世界都有及其重大影響,宣布即位時間也是一件偉大而慎重的大事,盡管新朝鼎立,百廢待興,但南方及全國諸多州縣并未控制,及時登極事關招降明朝官員,穩定大順內部而一統天下的大計。所以再大的事也大不過宣布即位,匪夷所思為何即位時間屢改屢易?其實另有不為人知的隱情。當時“自成每登御座,大汗淋漓,頭痛難止,昏昏沉沉想睡,故遲疑不決,不能發布命令。是日,百官呈勸進表,突然間仿佛見白衣神人仗劍站立,高五六丈,殿上華蓋上龍的胡須龍爪也動,發出聲響,自成害怕,不能坐立幾乎倒地,瞬間就均不見。此后,自成不復登殿?!?/span>《明季北略》也有類似記載:“自成才上坐,即呼頭痛如劈,昏絕輒顛下?!痹瓉砑次坏臅r間一改再改,是因自成身體健康的原因,故不能登極。從飲食上觀測“自成早起只能飲少許米湯,不食其他食物?!?/span>“識者知其不能久也”。拋開迷信的說法,貌似自成病的不輕,至于何病就不得而知。禍不單行,大順軍兵敗西撤至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縣﹞,五月初四日,大順軍在此組織軍隊阻擊吳三桂和清軍,大戰從早晨至下午,殺傷相當,最后大順軍不敵吳三桂和清軍,“自成脅下中箭,傷重,臥民舍?!?/span>根據《爝火錄》、《李闖小史》、《國榷》等記載:“闖賊扛不過固關﹝今山西省平定縣境內﹞而死?!?/span>南明江北太仆寺少卿萬元吉六月奏:“塘報李自成死未確”。李自成是否死在固關,也不能輕信以上記載,但就其已染重病在身,再箭傷脅下,就是不死,也如同雪上加霜,命懸一線。此后,在無李自成親臨前線指揮作戰的記載。崇禎十六年冬,李自成西安政權建立后,敕建祖廟。十七年八月,“祖廟建成,將往祀,忽寒慄不能禮?!?/span>中國人的傳統百善孝為先,一般病不可能影響自成祭祀父母、祖先,說明病情很嚴重,用現在的話說必須住院治療或者下病危通知。但五月下旬,似乎還有李自成發布命令的記載。牛金星與李巖素不合,真定之敗后,大順軍河南所占領的州縣紛紛反正,李巖請兵收復。牛金星又嫉妒李巖軍事才能,讒言李巖有二心,“自成令牛金星與李巖飲,殺之?!?/span>①根據以上記載分析有以下可能:一李自成本身重病在身,又箭傷脅下,雖然行動不便,神志清醒還能指揮決策;二李自成真定箭傷已死,害怕動搖軍心,只是秘而不宣?;蛘呤抢钭猿梢虿?、傷已經神志不清。所以殺李巖完全有可能是牛金星假傳圣旨,以泄私憤。否則在當時不利的形勢下,自成不可能擅殺大將。軍師宋獻策聞李巖死,扼腕憤嘆,磁侯劉宗敏按劍切齒罵曰:“我見金星,即手劍斬之?!?/span>如果是李自成下令處斬李巖,牛何過之有。
事物在發展過程往往存在一定偶然性,所以也不能因病不能祭祀父母及祖先就下結論李自成生命垂危。但就十一年在老回回處養病半年、十六年因開封箭傷持續感染、同年冬回米脂祭祖速請醫生看病、進京后因病不能登極上朝、真定再箭傷脅下等一系列記載交相印證,完全有可能是病情加重,至少是臥床不起。我們知道李自成在槍林彈雨中征戰十幾年,以運籌帷幄、身先士卒深得部下擁戴而著稱。潼關一戰關系大順的生死存亡,遺憾的是西安至潼關近在咫尺,自成竟未能參加。當然自成參加并不意味著就有多少勝算。但足以說明自成當時重病在身毋庸置疑。否則無法解釋李自成在這關鍵的一仗缺位的內幕。種種跡象自成自真定箭傷后,有可能清軍與大順軍潼關戰役前就病死。即使自成未死,也無法指揮或者騎馬打仗,所以更不可能率二十騎至九宮山略食、偵探查看地形以及陷入泥淖與鄉民搏斗。退而求其次,要說有,也是抬著上九宮山可信。乃至大順軍進京后,其戰斗力應該是處在巔峰階段,為何屢戰屢???特別是出京后,始終未能組織起有效的防御體系,包括進京后軍紀反彈,劉宗敏肆意擴大“追臟助餉”、霸占吳三桂愛妾陳園園,牛金星、吏政府尚書宋企郊啟用原明朝降官任人唯親等一系列亂政現象,應該說與自成的病情加重失去控制有直接關系?!睹骷具z文》記載:“自成病死羅公山,其侄一只虎以帝禮葬之?!?/span>其時“大清朝有賀表謂自成病故”因為無病死依據,所以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但根據以上自成病情發展和加重,說明此說法也不是無中生有。
我們知道凡事都是有因果關系,清順治、多爾袞與南明隆武、御史郭維經分別質疑李自成的死因是證據不足無法取信于人。但清廷和碩親王與南明五省總督何騰蛟堅持上報李自成死因,明顯有邀功的嫌疑和動機,故留下此曠世謎底。一個與李自成的死因八竿子打不著的傳聞,竟影響了幾個世紀。恰恰相反,關于李自成的健康除貶義的訛傳外,應該說李自成有病的大部分記載不帶有任何政治色彩,當然李自成病死也無見證,但上述關于李自成得病以及病死的史料也不存在為其死因粉飾的必有。盡管這種說法不代表史記主流,從客觀及采信來講,李自成病死的可能性大于九宮山被農民誤殺的說法。李自成在人們心中是一個頂天立地英雄,立馬橫刀,百折不撓,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要說病死一般難以接受。然而當朝人的平均壽命也不過四十歲左右﹝李自成三十九歲死﹞,明朝養尊處優的皇帝平均壽命未超過四十一歲。自成出身草澤,征戰十幾年,身體嚴重透支,最后難逃疾病的折磨。這也是不可抗拒的人生規律。目前掌握通山、通城李自成墓都經過修繕,但未曾發現李自成遺骸和其他真憑實據。李自成究竟病死在陜西或者在南逃的路途何地確實是一個不解之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以秘不發喪而穩定軍心,也是戰略上的需要,其部下只能草草掩埋,為了保密,參與者也不會人多。一代偉人不能魂歸故里而悄然無聲長眠在異鄉。由于大順軍殘部一直未能建立根據地,與南明合營后,轉戰川湖、云貴、粵贛。李過、高一功順治八年前相繼死后,以袁宗第、劉體純、李來亨、郝搖旗、黨守素、拓天寶、賀珍、馬騰云等李自成舊部,號稱“十三家”繼續抗清,因形勢所迫,被清軍圍剿壓縮在川鄂交界的大山里。直至康熙三年,最后僅剩李過的義子李來亨率部下在湖北興化縣茅麓山與清軍進行了頑強英勇的激戰,最后率全家自焚,至此農民起義軍悲壯慘烈,可歌可泣的抗清運動堅持近有二十年而宣告結束。當然,根據習俗,不排除李來亨等將李自成遺體遷至茅麓山及周邊與高夫人合葬??芍^:一代英雄壯志未酬因病身先死,萬世景仰留下遺憾謎底無人曉。
至于湖南石門縣夾山、甘肅榆中縣青城兩地皆有李自成墓,更是空穴來風經不起推敲考證。李自成在石門縣夾山寺出家,與兵敗逃至榆中縣青城虛度晚年的說法,分別有幾則硬傷無法解釋。對夾山寺而言:一其米脂地方口語短時間無法改變;二左目箭傷成為獨眼,在當時的醫療技術是無法修飾改變的。清廷為斬草除根連米脂李家站、李繼遷兩村的李自成族人也不放過,何況李自成有這些明顯的特征,能逃得過清廷鷹犬爪牙的追捕嗎?退一步寺院也不可能收留。對榆中縣青城而言:一青城李氏原籍是陜西龍門縣徐家村、趙家村人,據考陜西龍門縣是今之韓城市的別稱,李自成的祖籍是陜西米脂縣李家站﹝其祖父始遷至李繼遷寨﹞毋庸置疑;二青城李自成父名李建和,母親徐氏,而根據崇禎十四年十二月四日,時任米脂縣知縣邊大授開挖焚毀李自成祖墳的塘報,“訪得逆祖李海,父守忠兩處墳墓”的記載,另多種史籍記載自成的曾祖父名世輔,祖父、父名皆與邊大授塘報相同。史料記載,“自成的生母呂氏”?!白猿墒龤q母死”,其父又娶繼母金氏。說明青城李自成的祖籍、父名、母名皆與米脂李自成的相關資料無法對號入座,顯然兩個李自成不是同一人。夾山寺與青城李自成還有一個共同硬傷,李自成參加起義歷盡艱難,其堅韌不拔的意志是非常人所能相提并論,況其夫人,部下李過、高一功、李來亨、郝搖旗等十多萬部卒,在湖廣、四川、云貴等地堅持抗清二十年之多,其本人茍安偷生于夾山寺或者青城,有違常理和李自成做人的風范,退一步講,李自成未死,其健康狀況當時也不可能再長途跋涉或者獨立生活。當然也不能就此而判定夾山寺、青城有李自成活動的蹤跡就是牽強附會,因為清軍順治二年曾經血屠米脂李自成族人的兩處村莊,所以漏網的李自成的族人以及敗散的大順軍余部逃往各地的大有人在,包括青城、石門均有可能隱匿。但要說是李自成本人,恐怕僅現有證據很難取信人。